close

身為兩個孩子的媽,其實我不太懂偏心到底是怎麼回事,兩個小孩對我來說,都是心肝寶貝,當然有時候被整得直跳腳,會因為照顧她們而達到自己體力的極限,但是這從不會影響我對她們的心意跟情感,不會因為哪個頑皮些就不討喜,或哪個愛撒嬌就多寵溺一些,都是一樣地疼愛。

 

然而,身邊的確聽過看過一些偏心的例子。有的是傳統的長輩重男輕女,結果可能反而讓握有資源的男孩不思感恩,甚至誤入歧途,也有因此種下兄弟姊妹間的嫌隙,感情難以和睦。我有一個小學同學,她是家中三個女孩的老大,她曾用憤恨的眼神抱怨,媽媽最疼家裡的小妹,一點都不在乎她。當時我沒有說什麼,這是別人的家務事,我也不是二十四小時都看得見她的母親如何對待三姊妹,公平與否我不清楚,就算真的不公平,情感這種東西即便是母愛也強求不得,不只輪不到我處理,實際上也沒辦法處理,唯一的可能只有當事人自己想開,不再強求。

 

我自己有一個年齡相差許多的妹妹,在妹妹小時侯,我曾經覺得爸爸比較疼我,而媽媽比較疼妹妹,但是可能因為至少還有一個人愛,對這種狀況其實也無所謂。長大後,有機會跟媽媽討論我曾經意識到偏心的時候,才發現背後的理由很簡單,純粹是父母親分工合作的問題:妹妹那時是嬰兒,媽媽照顧上比較順手,已經是小學生的我,會走會跳要上學的,由爸爸帶著比較方便,這樣安排的結果,我很容易因為爸爸陪我的時間比較長,媽媽陪妹妹的時間比較長,而覺得雙方給我的愛曾經是不一樣多的。

 

現在自己有兩個孩子,若就目前的時間分配來看,我照顧老二的時間多一些,周末假日也多是老公帶老大去騎車散步的機會比較多,要產生偏心的錯覺也不是沒可能。再加上,因為兩個孩子年齡上的差異,可以容忍的行為不一樣,必需要求的東西也不相同,這樣也可能製造一點小誤會。姐姐小隻扭基本生活吃飯穿衣鞋襪都會自理,已經會的事我就盡量讓她自己來,走路上下樓梯也沒問題,外出也被要求要自己走路,吃飯也已經深深地了解應該坐在椅子上吃,但是她就會眼睜睜看著幫不會穿衣的妹妹被伺候得好好的,出門妹妹還不太會走路,就一直被抱著,妹妹吃飯時吵著要抱或隨便亂動,媽媽也比較寬容;有時候很明顯地學一些妹妹的動作,卻發現自己做會招來言語的譴責。老大不會記得她嬰兒時期,媽媽也是用一樣的態度對她,而且那個時候只有她一個小孩,她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關注,妹妹一出生,就是要接受必須跟姐姐分享父母的注意力。在年紀小的時候,行為能力上的差異比較顯著,等過了這個階段,這種乍看有點偏心的模式,我是打算讓它消失的。

 

經過帶第一個孩子的種種親力親為的折騰,對於嬰幼兒不同時期的模式與行為能力有更多了解,加上忍耐的功夫跟耐性也修練的越來越高深,第二個孩子帶起來更有彈性跟餘裕,不會做一些太理想化的要求,知道有時侯時間還不對,純粹整自己而已;因此相對而言,對待同時期的老二,旁觀起來,可能態度跟與語調都會比較溫和,純粹是經驗值有增加罷了,當然,也可能年紀大一些,暴躁度也減一些。

 

即便是不覺得有所偏袒,從孩子的經驗跟眼中看來,同一件事可能有不一樣的解讀;但我想,只要孩子懂得思考體諒,總有一天,她們會明白心意是相同的,如同現在,我也比較理解我的父母一樣。

 

IMG_5630.JPG  

小隻扭的旗袍扮相,花了好大功夫,才找到這種不是大金大紅的小孩旗袍。

 

IMG_8203.JPG   

布丁妹才剛會走路,穿褲子活動最方便~~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dreawu 的頭像
    andreawu

    安卓亞的家庭塗鴉誌

    andre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