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現在的資訊發達,無論是從網路、書籍、家人朋友同事,要得到關於小孩子教養、教育、學習相關的書籍文章報導,不僅容易取得,且資訊量龐大,有時不同的資訊來源之間,不僅彼此互相矛盾,衍生做法更是完全不同。對於小朋友的求知過程,所謂快樂的學習,到底是快樂比較重要? 還是學習比較重要? 邊玩邊學,到底可以學到什麼呢? 學習是否有一定的形式? 思想的啟發重要,還是反覆的練習重要? 然而,想討論這些,不如先回到最根本的,到底人為什麼要學習呢? 

 

最理想的,就是快樂與學習應該兩者兼得,喜歡會更願意學,而學習到不同階段,因為能力的增加,有成就感,也會得到快樂;基奠在個人的求知慾,能快樂地學習,能夠捱過不同階段可能枯燥的重複練習,慢慢培養長遠的,累積各種知識或才華成長前進的力量。

 

人是有求生存的本能,一個健康的小嬰兒聒聒墜地後,隨著一天天的長大,他/她會想要翻身,會想要爬,會想要扶著東西走,會想要放手自己走,接著想跑想跳,出發點都是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,伴隨著自身能力慢慢的提升,而表現出這些想要發揮自身能力運用肢體、想要邁開步伐,伸手探索,想要認識這個世界的行為。從嬰兒的行為,想要跟世界接觸,吚咿喔喔想要跟人互動,就可以看見人類的成長的基本雛形,是有求知慾,是想跟人有所連結的,是想學講話的。所以想要學習,想要認識這個世界,應該是屬於某種求生的本能。

 

而不管個人的興趣跟天分是什麼,學任何東西,總是會有基礎打底期,平原踱步期,會有爬升期,會有谷底跟瓶頸,在這些當中,孩子的紀律、毅力跟挫折忍受力,就是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去鍛鍊的,心境也因為過程中,可能有點成就、有點驕傲,有些挫敗氣餒,有點忌妒等等不同滋味,而更理解他人的各種情緒與心境,也慢慢地可能磨得更加成熟。

 

這些年來經歷母職的各種矛盾與挫敗,有時好像不推孩子一把,擔心會錯失什麼,有時推太多,又造成不必要的張力,有時自己想推的跟另一半想放的,恰恰是同一件事,在種種前進三步退後兩步的折騰中,磨出了一些心得,寫下來提醒自己,才不枉這些年跟孩子笑中帶淚,淚中帶累的過程。其實希望孩子快樂的學習,希望孩子了解也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,如果能帶著下面這些準則在心中,真的會挺不錯的:

 

1. 教養孩子是更認識自己,更認識另一半,更認識自己孩子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的確會跌跌撞撞,但是真正的了解自己,另一半,還有孩子,才能找到適當的方法,開啟快樂學習的可能。

2. 因為孩子還小,很多起步的時候,的確是大人在幫忙做選擇,所以身為大人,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為什麼,目的是什麼,如果不知道,請先讓自己休息一下吧!

3. 希望孩子快樂地去學著做的事(例如: 閱讀、家務自理),至少大人自己是快樂地去做的。

4. 接受孩子的興趣才能可能跟自己不一樣,而這不一樣,是一種生物多樣性,代表你的家族未來有不同的生存技能。

5. 教學是一種專業,即使自己每種都會一點,不代表每件事要親力親為的教,在不同階段為孩子找到適合的老師或教練,給親子適當喘息的空間,也是一種選擇;當然並非把親子關係,通通外包給別人,父母要帶著孩子一起生活,這點真的非常重要。

6. 最重要的,孩子是上帝所賜的禮物,上帝創造這個世界後,祂看一切是好的,所以祂看我們是好的,祂看我們的孩子是好的。

 

記得剛開始帶孩子練小提琴時,鈴木提琴教學法的老師跟我們家長說了一個小故事,他說: 當孩子拉琴時,如果只有拍子準確,就稱讚拍子準確,如果有某幾個小節拉得不錯,就稱讚那幾個小節,如果整首歌都沒有一個音能聽的,記得稱讚孩子,很認真把一首歌拉完了。

所以,應用在其他事上就是,小孩練習寫字的時候,即使一整頁,只有一個字是好看的,記得稱讚那個字,如果一整頁真的沒有字好看的,記得試著稱讚孩子很有毅力,把一頁字寫完了!!

 

而現在的我,因為喜歡水彩,願意每星期撥點時間,讓自己安靜下來畫畫,畫畫的時候能教孩子什麼,也許真的不能,也許多少讓孩子感覺專注中的安靜,多少讓孩子知道媽媽有自己的時間的需求,也多少讓孩子知道學習喜歡的事,跟別人無關,在別人眼裡再微小的事(例如: 畫高麗菜),也可以帶來巨大的快樂。而我的高麗菜,可以冶豔,可以冷淡,也可以質樸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dre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